党史学习教育 | 三部《简史》选学(十二)

作者: 时间:2021-11-15 点击数:

建党100周年学习三部《简史》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院师生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88805·pccn新蒲京学党史专栏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简称三部《简史》)为学习重点,辅助大家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学用结合,有力促进学史视野更开阔、明史脉络更清晰、思史理解更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选学01

拨乱反正最大的任务就是平反冤假错案。这在三中全会前进展缓慢,三中全会后才明显地加快了步伐。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撤销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原审查报告,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名誉,使建国以来这起最大的冤案得到纠正。因刘少奇案受株连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也得到平反。从刘少奇被正式开除出党到平反竟是12年,整整一轮,从申年到申年,不禁令人唏嘘。

这一年,被平反的党和国家及军队各部门领导人、各界人士还有:谭震林、罗瑞卿、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黄克诚、李德生、杨尚昆、李达、杨献珍等。蒙冤多年的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等也先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55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巨大的错案——“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也得到了平反。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还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各方面的社会政治关系。

在全部摘掉右派帽子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决定对55万名右派分子进行甄别平反。到1980年6月,共改正错划右派54万多人,占原划右派分子总数的98%以上,他们的政治名誉得到恢复,工作和工资待遇得到妥善安排,这几十万人从长期的政治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们的家属子女也放下了政治包袱。

对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经过审批,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子女,家庭出身一律为社员,以后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看本人表现,不得歧视。把原为劳动者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明确他们本来的劳动者成分,不再成为私方人员。在原工商业者86万人中区别出劳动者70多万人,约占81%。同时,政府还明确宣布,属于资本家的原工商业者也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在政治上和工作安排、福利待遇、参加工会等方面,均与其他劳动者一视同仁。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重申爱国一家、既往不咎、一视同仁、量才录用、妥善安置。凡因历史问题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帽子或其他帽子的,一律摘掉。被判刑的撤销原判,恢复公民权。这一政策的落实,涉及到40多万人。另外,还调整、落实了民族政策、侨务政策和台胞台属政策。这些工作大都是从1979年开始,在1980年全面推开的。

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政治关系,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认真纠正所犯的错误,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也促进了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初步改革

“文革”最深刻的教训就在于民主法制不健全。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就着手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在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准则》强调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凡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和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等都要集体讨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下的工作机构,形成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改变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中央书记处处于一线,也有利于年富力强的同志经受锻炼。

8月,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主要就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和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关。另外,就是领导机关长期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规定,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要实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批判资产阶级及其他腐朽思想。这篇讲话,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在接下来召开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决定华国锋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同意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徐向前、王震、王任重不再兼任国务院副总理,接受聂荣臻、刘伯承、张鼎丞、蔡畅、周建人辞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的请求,另有适当的人选担任。这是从国家领导机构着手,自上而下地逐步改变党政干部兼职、副职过多的状况,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酝酿党的十二大代表时,提出凡年事已高,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党的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这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重要一步。中央还作了一些防止个人专断,发扬党内民主的规定。比如,要坚持“少宣传个人”,因为这本身就带有个人创造历史的色彩,不利于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扫清封建余毒。又比如,决定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一律不挂现任领导人的像,以利于肃清个人迷信。

民主法制建设也有新的气象。最突出的是公开审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审判表达了人民的意志,伸张了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取消宪法第四十五条“四大”和关于修改宪法的决议体现了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

改革开放正式起步

农村的改革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开始还是遇到一些阻力。在1980年1月国家农委召开的座谈会上,认识分歧很大,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最后向中央政治局汇报。邓小平在讲话中说,对包产到户这样大的问题,事先没有通气,思想毫无准备,不好回答。但他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本世纪达到小康目标,人均收入1000美元(后来考虑到人口因素,改为人均800美元)。要按照这个目标,考虑我国经济方针速度和农村的发展。

以后的几个月,推行包产、包干到户仍然阻力重重。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又一次出来讲话:1980年5月,他说,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

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中共中央于9月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座谈会议纪要,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包产到户等于分田单干,等于资本主义的僵化观念,是党在农村政策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个文件的贯彻执行,使包产和包干到户的家庭生产责任制迅猛发展起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开始,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同时适当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随着试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遇到如何使企业把责、权、利进一步结合好,把自主权行使好等问题。于是,改革又逐步向经济责任制方面发展。

流通体制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又一内容。从1979年开始,国务院重新限定农副产品的统购和派购范围,重申了三类产品和完成派购任务的二类产品可以自由上市。1980年又进一步放宽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三类产品和完成征购、派购、计划收购任务的一、二类农副产品(棉花除外),都可以自由运销。基层公社可以出县出省购销,集体所有制商业、个体商贩和农民可以长途贩运。提倡厂矿挂钩、队店挂钩、产销直接见面等,使集体和个体商业大发展,贸易货栈、小商品批发市场、农工商联合企业等多种经营形式相继出现。

兴办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其中包括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根据两省的有利条件,决定在广东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使办经济特区有了法律依据。

《改革开放简史》选学02

从单一的陆军家族到一支诸军兵种合成、具有现代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两相对照,走“精兵、合成、高效”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深刻意义.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60年与时俱进,60年精心砥砺,在精兵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进的全军将士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更加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证明自己始终无愧于“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称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江山无限历史天空下的一个时间断面铸为永久的辉煌--开国大典。满城红旗舞、碧空尽润,那些让人热泪簌簌的场景中最激越的旋律和最壮美的画面,无疑是人民解放军的大阅兵。

景仰光荣并不能让我们忘却思考--在70余个受阅方队中,步兵队伍有40余个所有武器装备都是“万国牌"....

“红旗卷起农奴戟”,伟人的诗句既充满了浪漫主义也是现实主义。我军几乎每一个军史馆,传统的血脉与发展的参照物,都始于戈、矛、剑、棍.....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赢得战争的军队如何赢得和平?就在百业待兴的开国大典一年后,毛泽东同志宏阔深远提出了新中国的两件大事--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请注意,毛主席是把国防放在了前面。

强大的标志是现代化。创造了以劣胜优战绩的人民军队,更有着一个急迫的愿望 --建设起自己的现代化。如海涅那一曲高亢的《颂歌》--我们已经胜利,在欢腾的凯歌中我们没有时间欢乐。投入新战斗的号角已经吹起--我是剑,我是火焰!

历史判断 伟大的战略性转变

1953年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是首次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完整的统一的目标,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

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由此迅速起步--上世纪50年代硝烟未洗的550万大军先后4次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建立了海军、空军、公安军和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开始了由以步兵为主体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1955年,我军有了摩托化步兵师。1959年,出现了第一支全摩托化快速机动部队--“兰州军区摩托化大队”.....

可是,就现代化程度而言,我军仍处于起步阶段。历历往事,总让每一位被采访者都使用了这个词--任重道远。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阴云雷霆隐然在即,世界格局风波诡谲,萧萧数叶满堂风雨”。

透过历史风云的眼光才能对历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需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他伸出的这根手指是依据一个敏锐的判断: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时代主题确定了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

但前进要从大裁军开始

在百万大裁军之后,1997年9月,中央军委果断决策,裁军50万;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再次宣布裁减军队员额20万。

但人们又很快发现.在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决不仅仅是大减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的壮剧。

人民解放军相继有7个兵种消失,一批新的兵种和专业又不断产生,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陆军航空兵、特种侦察兵、陆军防空兵等。人民军队的编成结构向着“精干、合成、高效”的目标快速发展。

陆军已经有了全新的定义--拥有由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由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由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气象和电子对抗专业部(分)队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这些使陆军的装备格局甚至拥有的战场彻底改变“纵非天马也行空”.....

人民海军海陆空潜、岸海基相结合.兼顾常规作战、多兵种合成的航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人民空军以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正朝着攻防兼备的目标振翅高飞;

2.第二炮兵成为一支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3.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直接参战型向支援保障型转变,努力实现与现役部队建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依法治军 步调一致迈向正规化

回望岁月,那些星云轨迹能给我们许多感悟和意蕴。

开国大典上,我们这支已经有22年辉煌战史的队伍,还没有一个全军统一的队列标准,只好找来外军的操典应急练习背枪、甩臂、迈步.....

治军先治典,这是古往今来被所有军队奉为治军之道的不二法们在井冈山斗争之初,我军就有第一部法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其后铁骑刀兵的战争年代里,我军还颁发了《步兵操典》等法规。这些清晰的脉络,叙述着我军依法治军的开端。

1952年7月10日,毛主席提出训词:“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军就遵循此训开始了全面的军事法规体系建设。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颁布《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几十年间,我军先后7次修订颁发三大共同条令,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1958年开始,我军开始编写具有我军特色的第一代战斗条令。今天,包含83个类别的新一代作战条令系列覆盖了我军作战的各个层面和所有领域,我军几十年来的战争经验浓缩其中成为全军平时训练、战备和战时作战的依据。

现代军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1997年3月14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问世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标志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

斯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将这样的形象嵌入我们的记忆--土布军装八角帽用布剪裁出的红五星。

红星依然在照耀,迈向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开始演绎崭新的情节--1955年9月27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从此,那些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帅们的传奇人生和不朽功勋.成为每一代军人的向往和魅力无穷的话题。

然而,这项制度在1965年被取消。其间给多少军人留下了遗憾。

军衔:军人特有的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金星重新闪耀军营,已是22年以后了。1988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当年约50万人民解放军军官佩戴上了军衔。

伴随于此,我军从1950年1月4日首次统一全军军服开始.已经进行了8次军服改革 -从一棉一单发展到“07”式的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的服饰,礼服、贝雷帽、大檐帽.....这些服饰成为今天军人光荣与自豪的展现。

乍一看,似乎不过是肩上多了块军衔牌牌.身上加了些装束。但细一想.军衔、军服的演化包含着军人对战争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他们的重新认知和理解代表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依法治军。

新中国成立至今,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和数以千计的军事规章留在人民军队法制建设的历史纵深处。翻阅着这些,记者骤然想起叶剑英元帅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条令是前一辈人向后一辈人交班的文件。

与时俱进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为军队建设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历史条件。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深化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60年思索实践,60载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正以崭新的风采,携电挟风向着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开进。

盛夏时节,第二炮兵和空军展开全程对抗,东海舰队导弹实射震撼海天,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军跨区机动演练鏖战正酣....

陆地猛虎、海上蛟龙、蓝天雄鹰、空中神箭联为一体;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高效聚合.勾画出一幅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

新的训练手段、新的武器装备正在砥砺一支支真正能打仗的部队。

黑格尔说过:事物在空间形式上的积累和无限,如领域的宏大、面积的博广,能让人产生崇高之感。毫无疑问,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履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前进的步伐,当之无愧地展示着壮阔与崇高!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选学03

提起“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许多人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历史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常常又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那么,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初,前苏联共产党早期的一段历史。

布尔什维克是俄文的音译,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一词,是和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紧密联系着的。

1903年7月30日(俄历7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金鸡”旅社的一个面粉仓库里,聚集着43个人。尽管外面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仓库里闷热难耐,但仓库的大窗户上却蒙着厚厚的红布。原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共产党的旧称)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在这里秘密举行。

别看这是在小小仓库里的一次人数不多的聚会,它却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个命运攸关的重大事件,因为正是在这次会上,诞生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国际在修正路线的统治下,各国的革命党一个个蜕化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党,党组织实际成了资产阶级议会党团的附属品。而俄国的经济派(俄国最早出现的一个修正主义派别)控制了俄国的工人运动,他们赞赏组织涣散、小组习气和手工业方式,反对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集中的革命组织。就在机会主义泛滥的特殊时刻,列宁指出“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

1898年3月,彼德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代表,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郊外的一所小木屋里,秘密地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因被流放未能出席这次大会。会议只是在形式上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既没有制定党纲、党章,也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很快就被沙皇政府逮捕,地方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仍然各自分散活动,所以,统一集中的党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来。

列宁为建立新型政党做了大量的工作。1900年,列宁离开流放地后不久来到瑞士,会见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创建者普列汉诺夫。并创办了《火星报》。《火星报》创刊号报头的题词是“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这充满激情的简短诗句,表达了办报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通过这份报纸的秘密发行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 骨干,促进了地方小组间的联系,为建党做了重要准备。同时,列宁还发表了众多的著作和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建党路线,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在俄国建立新型工人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尽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秘密召开的,但仍被比利时警察所发觉,于是转移到伦敦的一个俱乐部继续举行。“二大”的议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党纲、党章和选举党的中央机构。

在讨论党纲草案的时候,有些代表反对在党纲中写上无产阶级专政,理由是,国外许多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上都没有这样写。也有人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还未提上日程;还有人把专政和民主对立起来,说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就会妨碍实行人民民主。列宁严肃地驳斥了这些错误观点,坚持把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列入党纲。结果,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党纲草案。这个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部分。最高纲领指出,党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指出,党的当前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在工厂内实行8小时工作日,在农村消灭农奴制残余,在全国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这充分表明,列宁亲手创建的俄国党是与当时西欧各个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一个新型革命政党。

当讨论党章时,特别是关于党员资格的条文时,出现了尖锐的分歧。马尔托夫提出的草案是: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而列宁提出的草案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都可以成为党员。从字面上看,这两个条文似乎只是参加组织与不参加组织之差,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一个原则上的分歧。

列宁认为,党必须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先进部队,是按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有严格的纪律。因此,它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无一例外地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而马尔托夫却认为“党员越多越好”,所以,“如果您愿意的话,就算是党员”。这无疑是对一切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分子大开方便之门,必将导致组织涣散和无政府主义。列宁强调指出,不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就根本谈不上接受党的监督和领导。他说:“宁可10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也不让1个空谈家有权利自称为党员”,“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但是在表决这个条文草案时,机会主义者占了上风,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这是“二大”的一个重大缺陷。

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时,列宁派取得了胜利。当选的中央委员都是拥护列宁路线的。大会还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组成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的新编委会。因为大会最后选举这两个中央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人占了多数,所以称之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反对列宁的人居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从此,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名称载入了党的史册。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这是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大”以后,党内两派在组织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起来。孟什维克通过一系列不正当的非组织活动在中央机构中取得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不得不成立自己的中央领导机构-多数派委员会常设局,并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前进报》。于是,在一个党内同时出现了两个中央委员会和两份中央机关报。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在伦敦召开了党的第3次代表大会。与此同时,孟什维克也在日内瓦举行了自己的代表会议。从两个会议制定的两套截然不同的策略路线可以看出,两派的分歧确实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1906年和1907年,俄社会民主工党先后在斯德哥尔摩和伦敦召开了统一的四大和五大,在这两次大会上,分歧不仅没有统一,反而更扩大了。1905-1907年的俄国革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党的领导和其他一些原因而遭到了失败。孟什维克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恐万分,对革命的前途完全失去了信心。他们提出要取消无产阶级政党,因此被称为取消派。1912年1月,布尔什维克在布拉格举行党的第6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主义和取消派集团》的决议,将孟什维克全部驱逐。从此以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列宁认为:“从1903年起布尔什维克就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种政党而存在。”

布拉格会议后,党的正式名称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性质,1917年,党的4月代表会议决定,党的名称除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外,再在后面加上用一个括号括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字样,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3月,党的七大将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同时仍保留括号内的布尔什维克字样,即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3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的名称也于1925年相应地改为全苏联共产党简称共“布”。1952年党的19大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并去掉后面的布尔什维克的添注。决议指出,党的双重名称(即 “共产党”和“布尔什维克”)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其目的是同机会主义的孟什维克划清界限。现在,孟什维克早已在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党的双重名称也就因此失去了意义。布尔什维克的名称虽然在苏共19大以后从党的正式名称上取消了,但它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篇章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版权所有:88805·pccn新蒲京88805·pccn新蒲京 院长信箱:gaowenli001@126.com   电话:88805·pccn新蒲京